東魁、烏梅讓人見了垂涎欲滴
  
  薑友榮正在包裝新鮮採摘的楊梅紅網婁底站6月18日訊(分站記者 朱亞男)大如乒乓球的東魁楊梅,甜如蜂蜜的小個烏梅,近日,在新化縣田莊生態楊梅基地,滿林的楊梅樹枝結碩果,色澤飽滿,見了的人無不垂涎欲滴。
  隨著2014年新化首屆楊梅節活動的拉開,前來基地採摘購買的市民一波接一波,收成好品質好的楊梅讓前來的市民滿載而歸,也讓田莊生態楊梅基地的主人薑友榮心裡樂開了花,為了等這一天,他付出了12年的努力。
  田莊生態楊梅基地位於新化縣桑梓鎮,現年56歲的薑友榮是這片林子的開拓者,黝黑的皮膚,微胖的身材,笑彎的眼睛,操著一口標準的新化本地口音這是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在果園一株茂盛的楊梅樹下,他向我們講述了培育楊梅12年的艱辛歷程。
  政府扶持初學種楊梅
  
  事情還得從2002年說起,農民出身的薑友榮一生沒有接觸過楊梅。因新化修水電站,政府搞了扶持項目,新化縣移民局主要負責,引進楊梅種植技術,開培訓班讓家家戶戶自願報名學習,薑友榮就是其中一位。學了知識就得派上用場,不容多想,先開荒,在山上幾畝地里先試試,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薑友榮用原生土作原料鵝卵石做鋪墊,種下了東魁和小烏梅兩種品種,從此開始了他種植楊梅的生涯。雖然學了課本知識,但沒實質性地接觸過,楊梅苗下了根也不長,樹枝樹梢沒有得到控制,營養都被收盡,4、5年過去也見不到果實的影子,第一次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每天天未亮就去果園對自己下達終極令
  
  “做一行就要愛一行,我不想前功盡棄,希望我的努力得到回報。”第一次的嘗試雖然不盡人意,但薑友榮也從中學到了經驗,失敗後,移民局派相關專家前來技術指導,自己也潛心琢磨,通過控制樹梢和營養水分,確保樹苗茁壯成長。“12年種植期間,別家的果園都早已豐收,我的卻還不見苗頭,我不想別人笑話,看不起,一定要爭這口氣!”想起別人對自己的冷嘲熱諷,薑友榮向移民局和自己保證,2014年田莊楊梅基地一定掛果。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楊梅的最佳種植溫度在15~21℃,為了更好觀察,薑友榮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去果園,澆肥鬆土除草等,防止苗木方向歪倒、生蟲。
  掛果豐收對自己的楊梅信心滿滿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6月,薑友榮種植的80多畝楊梅全部掛果,東魁、烏梅應有盡有,今年預計產值1-2噸。在新化首屆楊梅節上的楊梅王評選活動上,薑友榮還榮獲了第二名的好成績。“我對自己種植的楊梅非常有自信,在新化範圍內可以說是數一數二,我們工作人員只每天5點到9點採楊梅,其餘時間打理,因為過了那時候,溫度升高楊梅的味道也會隨之改變,就不好吃了。”因為新化縣首屆楊梅節活動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採摘購買,田莊楊梅基地目前為止已銷售3萬斤,平均一天賣1000-2000斤。採訪同時,一名特地從婁底趕來的市民一口氣買了10箱走。
  問到楊梅以後的銷路時,薑友榮非常自信地說,只要把好質量關,堅決不施化肥不打藥,通過網絡等銷售方式以後賣往全國各地。  (原標題:新化農民12年後“楊梅”吐氣堅守幸福的最後一公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qylnop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