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2日文章,原題:新中兩國科技合作大有可為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強國,新加坡更是中國在經貿往來上的密切伙伴。但也許大家忽略了在不久的未來,中國也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大國之一,中國在研發投資上,也許很快會追上美國、歐洲。
  為了新加坡未來的科技發展,我們的確應該更積極與中國在科技和高等教育上合作。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加坡和中國在科技方面已有合作。當時新加坡的副總理吳慶瑞聯繫上楊振寧教授,並拜托楊振寧邀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者來新加坡工作。後來吳慶瑞與楊振寧在新加坡見面,探討中國與新加坡如何在科學技術與經濟領域開展合作。這次討論的效果很好。吳慶瑞的吸引人才和教育政策,都是參考了楊振寧的意見進行的。這可以說是新加坡與中國專業人士互相交流的開始。
  另外,1990年代初期,由於陳嘉庚在中國有極崇高的威望,新加坡的陳嘉庚基金會在陳共存的提倡下,計劃在中國設立一個陳嘉庚獎。後來,這個獎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科學獎之一,可以說是新加坡和中國合作的一個重要項目,建立了兩國合作以及友誼的橋梁。
  十年後中國的科技投資應該是與美國等量齊觀,當然十年後中國的整體科學水平不一定與美國並駕齊驅,並領導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某一些科技領域,中國是世界第一的。科技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它是文化、教育、傳統哲學、政治制度等的綜合體現,比在體育上取得奧林匹克金牌獎,複雜得多,意義也深遠得多。
  目前,新加坡和中國在科技之間有不少的交流和合作。最顯著的例子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中國的浙江大學合辦學術課程,國立研究基金會內的“卓越研究與科技企業學園”也和北京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共同設立實驗中心。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有不少個別的合作等等。
  毫無疑問,新加坡與中國以及印度應該在科技和高等教育要有多一些合作。道理很簡單,新加坡人口中,華人占75%,印度裔人口也有一定數量。雖然我們建國只有49年,但是中國,印度都有數千年的歷史。新加坡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大學的確要多瞭解中國和印度的科技近況和新方向。
  中國在發展科技方面也面臨不少嚴峻的挑戰,其中如怎麼改善科技政策的運作,尤其資金的分配,公平合理的對待外來人才和本土學者之間的待遇、研究條件等問題。其實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剋服心理的障礙,無論是中國或亞洲其他國家,都不應該過於盲從西方的科技思潮,也不應該完全跟隨西方在訊息交流、出版及版權方面的壟斷現狀。如果沒有自己獨立和具備一定要超越西方的思想意識,亞洲的科技永遠會落後於西方。
  新加坡與中國在科技合作上有很大的空間,本地的科技決策者應該更積極推動兩國在這方面的合作。  (原標題:新加坡學者:新中兩國科技合作大有可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qylnop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